手机已经成为孩子娱乐的要紧方法,不少孩子一放学就开始玩手机,丝毫不记得我们的作业和学习,一些孩子则沉迷于手机,不想去学校,面对这样的情况,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认识手机,提升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。
小学生玩手机如何教育才正确
1、正常地引导而不是抑制
孩子自己缺少自我控制的能力,所以需要成年人来进行适度地指导,很多父母觉得干脆没收、或完全不让孩子接触到手机,但这种强制的方法是很错误的,反而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,虽然从爸爸妈妈那接触不到手机,他可以从同学那借到手机,如此反而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。
2、爸爸妈妈应该做榜样
孩子沉迷玩手机,与家庭有非常大的关系。一些爸爸妈妈一边限制不给孩子玩,而自己本身就有如此的行为。在家庭中,玩手机的氛围尤为重要,这会干扰到孩子的兴趣和喜好,所以父母需要要控制自己,假如父母自己都没方法做一个好的榜样,那样,就没资格对孩子做出限制。
3、设定适合的规矩
家庭应该设定一些规矩,限制孩子看手机的时间。比如,在饭前或者晚上的时候,可以规定孩子不可以看手机。
第四,引导孩子参与其他活动
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参加一些户外运动、文化活动或者集体游戏等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智商进步的活动。如此可以让孩子体验到不同于虚拟世界的乐趣。
5、教育孩子理解看手机的害处
过度用手机不只会对视力导致影响,还会干扰学习和社交能力。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认识到这类风险,让他们自觉地控制看手机的时间。
智能手机为什么容易致使孩子沉迷
一是信息获得便捷。
孩子家庭作业中不会的题目,孩子想查找的资料等,只须手机一搜,大部分问题都迎刃而解了,便捷快捷又不费脑子。甚至,在疫情转入正常的状态防控的状况下,借助手机上网课会愈加多。
二是交流联系便捷。
信息社会中,有时不是孩子不能离开父母,有时候是家庭不能离开孩子。孩子外出,父母都担忧孩子安全或联系不到孩子,会主动给孩子配一部手机或一个电话手表。这样的情况下,孩子不想用手机都非常难。
三是娱乐功能强大。
现在,手机的娱乐功能已经把以往电视、电脑、CD、MP3、MP4等各种多媒体的的娱乐功能集于一身了。可以说,一机在手各种娱乐可以不重样。再加上现在的各种娱乐软件斗音、头条、微信等各种APP的强烈攻势下,成人尚且不可以自制,何况孩子呢?
孩子放学就玩手机,父母怎么样正确引导
第一,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块拟定一份适当的放学后时间表,将学习、运动、休息和手机用等各项活动合理分配。在这个时间表中,明确规定孩子天天可以用手机的时间和内容,防止让他们过度沉迷手机。
第二,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多与家庭成员和朋友交流的机会,让他们可以更多地融入到亲情和友情中去。可以组织家庭活动、户外运动或者邀请同学朋友到家玩耍,让孩子感觉到真实的人际关系的温暖和快乐。
第三,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孩子一块参加一些一同有兴趣的活动,譬如学习一门新的技能、参加社团活动或者一块去旅游等。这类活动不只可以增进亲子关系,还可以让孩子在不经意间离得远远的手机,找到新的兴趣喜好。
第四,父母给孩子拟定规矩,俗话说“没规矩就没方圆”,这句话目前看来用在孩子身上是很必要的,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比较弱,没规矩就会放逐自己。
最后,给予优质伴随,父母以身作则,回到家放手手机,全身心放松自己,参与到孩子的玩耍、聊天中,沉浸到孩子纯真无邪无邪的笑声中。和孩子交流互动,给予孩子优质的伴随,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真心的爱。同时,还能彼此关爱,互助疗愈。